近日,泰州泰興一位初中老師課堂上體罰學生,用戒尺抽打學生手掌,被學生拍下來發(fā)到網(wǎng)上。此事在網(wǎng)上引發(fā)熱議后,當?shù)亟逃直硎疽呀?jīng)介入調查。知情人士則表示,是因為學生作業(yè)錯太多,才引來老師動怒體罰。對于此事的原委和責任認定,還有待當?shù)亟逃块T調查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體罰學生的新聞,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和憤怒,
但這次卻不同,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支持老師。網(wǎng)友紛紛表示“嚴師出高徒”“小時候都被這么打,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非常感謝老師的嚴加管教”“放任不管家長投訴,稍加懲戒大喊違規(guī)”“以后老師都佛系自保,最后吃虧的還是學生”……
為何泰州這位老師能得到這么多的同情和支持?
其原因很簡單,相比于毆打辱罵學生的極端體罰行為,“戒尺打掌心”這種尺度不大,又自古有之的教育懲戒手段,屬于大家尚可接受的范疇。然而,法律對教育懲戒權的界定,和這些網(wǎng)友的認知存在著偏差!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》明確規(guī)定,“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、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。”2021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《中小學教育懲戒規(guī)則(試行)》中,也嚴禁“以擊打、刺扎等方式,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行為”。由此來看,“戒尺打掌心”顯然已經(jīng)超出了教育懲戒的范疇。
必須明確的是,我們絕不贊同一切形式的體罰,
暴力也從來不是教育懲戒的答案。盡管“棍棒出孝子,嚴師出高徒”的強制壓迫教育,可以讓一些孩子提高成績,改掉某些陋習,但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損害也是不容忽視的。而放任老師濫用暴力體罰,造成的惡果更加不可估量的,F(xiàn)代教育理念在不斷革新發(fā)展,我們也不能抱守著古代私塾的那一套懲戒手段不放。就算我們小時候大多都經(jīng)受過體罰,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,“從來如此,便對嗎?”
但是,淘汰了體罰的教育懲戒,也并非完美無缺。
查閱中小學教育懲戒規(guī)則,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明顯的問題。懲戒手段較輕的包括罰站、批評、檢討、勞動,重的手段有家長陪讀、停課、停學,但卻沒有一個中間地帶。當學生出現(xiàn)問題屢教不改,批評罰站管不了,停課停學又過于嚴苛,這時老師就急需一種中等程度的懲戒辦法來管教學生。說白了,這所謂的中等程度的懲戒辦法,過去是體罰,現(xiàn)在則完全真空。也就是說,雖然教育理念不斷豐富發(fā)展,但教育懲戒的手段卻越來越少。
如今,老師教導學生如履薄冰,稍有過激拿起戒尺,就可能丟了飯碗。長此以往,面對那些難以管教的學生,無計可施的老師即便有責任心,也只能明哲保身,無奈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從暴力體罰到佛系教學,很多老師正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,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。
對于教育懲戒的范疇,我們顯然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實踐,既要保護學生的尊嚴,也要保持老師的威嚴,因此,現(xiàn)在很多人呼吁讓老師拿回“戒尺”。我想這并非是鼓吹體罰,崇拜暴力,而是期盼老師拿回課堂上的權威,拿回對學生錯誤行為進行矯正的能力。
我們不希望老師使用戒尺,但是,我們希望老師有一把戒尺。
|